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东师女性 >> 正文

2020年教学新星奖 孙洛丹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9-28 [来源]:教务处 [浏览次数]:

 

孙洛丹,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学工作7年。

 

教学理念:

大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教学理念解读

化用海明威的明言,如果你年轻的时候有幸在大学生活过,那么在你接下来的人生中,这段经历都会伴随你,大学就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她意味着打开知识的边界、思想的边界和自我的边界。

 

做朴实的大树,结佳美的果实

——记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副教授 孙洛丹

对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本科生而言,每年春季学期的外国文学史课堂上,都有这样一位身形纤瘦却声音洪亮的女老师,她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总是妙语连珠精彩纷呈,受到大家的一致欢迎。这位对教学充满热情的老师就是东北师大文学院的孙洛丹老师。从踏上讲台那天起,孙老师从未停止过对教学的探索,她就像是一棵最朴实的大树,为学生们结出了佳美的知识果实。

作为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在对本科生的教育中,除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孙老师总能将科研成果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将最前沿的理论融入到本科课堂教学中,辅之以清晰易懂的讲解,达到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效果。在孙老师开设的本科通识教育写作课上,她坚持贯彻“写作≠写作文”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从应试作文思维中解放出来,孙老师认为,写作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虽然通识课堂上的学生们来自不同专业,但却都能通过写作训练达成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为了上好写作课,孙老师还特地请教其他专业的老师,以针对不同学科特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使每位同学都能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除了积极投身教学,孙老师也没有松懈科研事业,她不仅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更积极主办学术活动,为文学院学子创造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在2019年,孙老师主办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讨工作坊,邀请全国各地优秀学者来院交流,为文学院广大研究生与本科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在孙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同学们不仅发现了科研的魅力,更有人将学术事业作为了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作为一位青年学者,在孙老师的师门中走出了不少优秀学子,他们或奋战在教育一线,或升入更高学府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无论身在何处,回想起孙老师,总能记起她的叮嘱,大学是一个充满无尽可能的地方,在这里,你能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走出大学,更要时刻记得自己的初心。

在课堂上,对于学生而言,孙老师是一位学识丰富,可亲可敬的师长,在生活中,对于学生而言,孙老师更像是一位春风化雨体贴入微的亲人。孙老师总是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曾经,一位免费师范生遇到了生活上的困难,经济无法周转,孙老师知情后第一时间慷慨解囊,为学生解决了燃眉之急。除了在经济上支援有困难的同学,孙老师对于身边同学的大事小情总是有求必应,将学生们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孙老师十分喜欢与学生沟通,谈天说地时,那朗朗的笑声发自心田,就是师生之间最真挚的交流写照。

孙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学业和生活,更多时候,她用身体力行的方式传递着一种专属于女性的生命力量。每年的毕业季,老师们都会以影像或文字的方式为学生们送上毕业赠言,饱含对学生未来人生道路的祝福与期望,孙老师送给文学院2019届毕业生的临别赠言至今令人难忘,Girls can do anything! 这段赠言不仅是美好的祝福,更是一种力量的传递,许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以这句话激励自己。与这样一位真挚而温暖的老师相遇,仿佛是照进学生时代一道明亮而和煦的阳光,每当回首,都能感到那融融的暖意。

教师时常被比作辛勤的园丁,但教师们也像那扎根沃土的大树,为学生遮蔽风雨,提供果实。教师们手联手,就汇成了一片知识的森林。孙老师正是这片浩瀚森林中一棵成长中的大树,不断向更深处钻研,向更高处伸展,为更多学生结出更多甘美的果实!

 

个人经历:

2000年从河南洛阳考入东北师大中文系学习,2004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攻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九年后博士毕业回到东北师大文学院工作至今。

 

教学基本情况:

讲授专业基础课外国文学史、中学教材外国选文研究以及通识教育写作课;担任新生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学生创新项目。          

 

教学科研成果:

CSSCI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其中一篇获得吉林省第11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出版译著一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2017年荣获东北师范大学仿吾青苗人才称号。

 

曾获奖励:

吉林省第11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年秋季学期“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评比二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仿吾青苗人才

(来源: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