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敏是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一名教师。2007年她在中共党史专业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从此成为东北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之所以有此选择,缘于她对三尺讲台的憧憬以及对这一职业的喜欢。
一、以师为本 深自砥砺
东北师范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始终传承了党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传统,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培养出了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郑德荣为代表的一代代优秀人民教师。李玉敏读博士期间受教于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加之在东北师范大学从教14年,受到东师教育精神浸染多年。在从学生到教师的学习历程中,她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优秀教师潜心治学、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理解了他们信仰坚定、矢志不渝对事业的坚守,学习了他们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职业担当。她深刻地理解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含义,以此要求自身开启自己作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生涯,并且一直以高度责任感关心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从2010年开始指导中共党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自那时起她给研究生上的第一堂课,必谈为人、为学、成才的问题。她告诫学生,为学先为人;她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始终秉持着认真二字,要求学生首要的是做好自己该做之事;而无论这些学生身在何处,也无论毕业多久,他(她)们的成长是老师永远的牵挂。
二、以德为行 笃定前行
在李玉敏看来,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首要的是站稳、站好并能够坚守在三尺讲台。自2007年为学生们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始,始终在教学一线,并且担任多个课堂的教学工作。同时她还为中共党史专业、党的建设、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的硕士生讲授多门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她深深感知到,教学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生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突出“真”“深”“实”“新”四个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玉敏深刻认识到“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德为行,因此,在讲课时,既要联系国家社会实际,关注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而语言表述和具体内容一定要平实,要让学生在平平常常的交谈中、在课堂上的问题阐释中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升。而她自己的教学以及对研究生的指导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一定认可。在2015年获得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一等奖;2016年获得东北师范大学年度院级“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教案、精彩课件”一等奖;同时,亦获得“精彩一门课”一等奖(团体成员之一);202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一等奖;而她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两次被评为吉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三、以学为上 求真创新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学校学部注重研究生科研创新,注重学术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的鼓励和支持下,李玉敏深知学术研究要出高水平成果,必须在高水平项目上有突破,不断超越自我。李玉敏依托党史学科多年学习积累以及多年一线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经验,坚持教学科研、着力进行教学改革。2019年参与主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研究系列丛书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论》,进行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2020年主持了省“中国近代史纲要”线上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工作,如吉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论研究”等,力求在思政课教学中既要“求真”,更能“明理”,以透彻的学理分析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方法。在着力于教学研究的同时,她也努力将教学尤其是研究生教学中遇到或发现的学术问题以及困惑予以梳理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相继获得省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将科研项目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让课题研究成为推进课堂教学实效的助力。
四、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多年来,李玉敏工作在思政课教学第一线,从心出发,着力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感悟道理,成为学生成长中的陪伴者、支持者。她相信,老一辈优秀教师们严谨的治学、育人的情怀不仅仅是影响着她自己,也会通过她传递给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她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后也都开启了教书育人的职业生涯,有的进入到中学担任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有的进入高校成为思政课教师;还有的继续求学进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攻读博士学位,未来他(她)们也会成为思政教师、思政工作中的一份子,走上思政育人之路。李玉敏也深知:路还很长,但是每走一步都需要认真、用心。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