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东北师范大学2023年—2024年度 “优秀女教职工”--吉喆

作者: [发表时间]:2025-05-16 [来源]: [浏览次数]:

----倾心育人筑梦前行

  吉喆,自2008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以满腔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书写着一名优秀女教职工的非凡篇章。她曾担任辅导员、组织员、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等职务,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以其卓越的工作能力、深厚的育人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师生们的广泛赞誉。她的故事不仅展现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也彰显了新时代女性在教育事业中的独特魅力与风采。

一、实践育人,创新思政工作方法

  在担任专职辅导员期间,吉喆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长期的工作实践,总结出“实践育人”的工作方法。她深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应通过实践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感受民生、提升能力、磨练品质。为此,她带领学生组建了法律服务团,长期坚持基层支教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吉喆注重教育方式的创新,善于将“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面对学生的困难与挑战,她始终以柔波般的关爱和耐心,帮助学生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九年间,她直接捐款、资助学生8000余元,间接帮助学生筹款20余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仁心”的深刻内涵。她的无私与大爱,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学生,也赢得了他们的尊敬与爱戴。

二、团委工作,打造思政工作品牌

  担任政法学院团委书记期间,吉喆深入了解学院团员和青年的思想状况,扎实做好团员发展、教育培养等工作。她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于2017年组建了大学生自学自讲社团——政法学“习”社。在她的指导下,社团负责人刘强荣获2019年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最美大学生称号,展现了她在培养学生方面的卓越成果。吉喆还负责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娱体育等活动,形成了政法学院志愿活动品牌。在她的带领下,学院团队在2018年获得全国志愿服务大赛银奖,并在2018年、2020年、2021年连续获得吉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大赛、志愿公益大赛金奖,彰显了她在志愿服务领域的卓越贡献。作为主要指导教师,吉喆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取得了辉煌成绩:2017年至2021年,四次获得吉林省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一等奖,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形成了国内有影响力的思政工作品牌。她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指导,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党支部建设,引领基层党建新风尚

  作为政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吉喆带领所在支部在2019年获批全国第二批样板党支部建设,并在2021年荣获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她个人也荣获长春市优秀团干部称号,所在团委获得长春市优秀团委称号,展现了她在基层党建领域的卓越领导力和突出成就。此外,吉喆还积极参与组建郑德荣先进事迹陈列室和宣讲团。截至2021年底,陈列室共接待参观单位440余场,参观人数达17000余人次,为传播先进事迹和弘扬正能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抗疫先锋,守护学生安全与健康

  在担任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期间,吉喆展现了出色的领导力和责任感。2022年春季吉林省新冠疫情发生后,她与全体学工同仁连续驻校工作90余天,坚持冲锋在前,保证了1500余名学生的安全与健康。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五、学风建设,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在工作中,吉喆探索建立了“一个核心两个关键三个层次四个阶段”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以“培养具有科学家精神的青年物理人才”为核心,她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朋辈骨干”的关键力量,制定了“强基固本、提质增效、拔尖创新”三个层次为阶段目标,以及“学习动力激发、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实践历练、学习反思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四阶段重点任务。在团队共同努力下,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标志性成果。本科生、研究生连续二十一次入选“理想与成才”报告团年度人物,展现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果。博士研究生获得全国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2024年度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多项荣誉称号,以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一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佳绩。

  吉喆以其卓越的工作业绩、深厚的育人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诠释了优秀女教职工的典范风采。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吉喆将继续以她的热情与智慧,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