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东北师范大学2023年—2024年度 “优秀女教职工”--姜英杰

作者: [发表时间]:2025-04-03 [来源]:心理学院 [浏览次数]:

姜英杰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院副院长、认知与脑科学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第三批)。吉林省首届长白山领军人才”、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获得者、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获第四届吉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多项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其简要事迹如下:

一、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为心理学科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该教师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SSCI/CSSCI论文40余篇,为心理学院学科建设和基础心理学方向博士、硕士点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教改实践成果显著,在心理学科人才培养中成效突出。

该教师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高校教师教书育人使命,遵循“四新”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立足“新文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国家需求,在心理学科博士(学术博士、教育博士、留学生博士)、硕士(学术硕士、专硕)和本科生等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中创造性工作27年,以“心怀国之大者”的教育情怀、坚实深厚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优良的研究素养和研究视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一)本科生培养

在本科教学中深化课程重构,创新教学模式,创造性提出并实践RE-PRI教学模型、“具身体验式”课程思政,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

1.创造性提出RE-PRI教学模型,保障教书育人实效。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反思与提炼,创造性建构并实施“内容重构- 评价导向-问题驱动-研究引领-迭代反馈”(简称“RE-PRI”)教学模型,以此撬动课程整体创新发展,通过“翻转课堂”“案例教学”“迭代进阶”“具身体验”“过程评价”等创新路径,促进基础知识理解与工具开发技能掌握、方法论思想形成与高阶思维发展、“具身体验式”课程思政引领与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融为一体。2024年4月,基于该模型的《心理测量学》教学创新实践荣获第四届吉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7月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课程所学心理测量技术与分析方法,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学生在CSSCI和SSCI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和专业发展需求,超越

课程学习指导学生生涯规划。 如指导本科生王彬彬、刘陌晗、刘书敏等多名学生到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水平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指导并推荐苑启明、陈雪晴等多位本科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二)研究生培养

姜英杰教授长期从事硕士、博士研究生教学工作,研究生培养教改成果显著,研究生培养质量优良。

1.“课程研究化 ”项目引领,研究生培养教改成果显著

在分管学院研究生工作期间,在学校研究生院的顶层设计和学院班子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心理学院研究生教学创新实践。建构起心理学院博士(学术博士、教育博士、留学生博士)和硕士(学硕、专硕)课程体系,并积极开展教改创新实践,其主持的“课程研究化:心理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荣获东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课程化:心理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获批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立项课题。整体提升了心理学院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研究生高水平SSCI/CSSCI论文成果产出取得突破和提升,有力支撑了学科建设。

2.“以研促教,融研与教”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优良

1)高水平项目引领,研究生“沉浸式 ”生成创新能力

主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子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十余项,为“以研促教”,在研究实践中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教学支撑。

2)高水平成果产出,塑造并夯实研究生创新能力之基

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发表SCI、 SSCI(JCR1、2区)、CSSCI(如《心理学报》)等期刊学术论文百余篇;近5年12人次获国家奖学金、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吉林省优秀硕士论文等。毕业去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用人单位从事心理学相关的教学、科研、心理咨询等工作,多人已成长为业务骨干和部门负责人。

(三)课程育人推广成效显著

姜英杰教授在专升本教学中对课程创新改革成果产生重要区域影响,并辐射全国,为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供心理学专升本优质《心理测量学》《心理学史》网络课程资源,为全国专升本渠道的心理学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在推广过程中不断加强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持续共创优质课程资源;坚持高质量区域发展引领,深度共享课程建设成果,依托吉林省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吉林省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高校重点实验室,同吉林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师范学院、长春师范学院等单位构建《心理测量学》课程协作教研平台;高层次国际合作交流,协同共研课程前沿领域,同加拿大UBC等大学开展《心理测量学》课程高质量研究成果重构进入课程内容体系的合作交流。在建设中发展,以建设促发展,以此保障课程育人成效不断提升。